为什么支付宝、微信支付已经够方便了,各大银行还要推出自己的二维码支付工具
银行曾经将客户的支付习惯从现金引导向借记卡和信用卡,但是在移动支付输的体无完肤。在网络购物的拓荒时代,支付宝应运而生,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挺身而出与银行斡旋,帮助人们解决付款途径的难题,同时保障人们购物过程中的资金安全。银行被互联网公司降维打击的结局如此之惨,在很长时间里,银行此事的认识还停留在只是丢失了银行总体庞大交易规模中的一小部分。银行为了个人业务和大数据资产而推出支付工具银行面临的问题不仅是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的丢失,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银行个人业务的一场深重灾难和大数据资产的彻底丢失。当个人客户开始线上化、移动化,上升到APP或O2O场景,支付宝、微信和其他风起云涌的互联网APP基本具备了各种生活场景,银行已经很难与个人客户形成交互。银行与个人客户的频繁交互的彻底丢失,是银行唯一的、最大的一次这类机会的彻底丢失。移动支付场景中,基于对个人客户的消费数据、支付数据等的大数据积累,实现客户画像,是一个金银宝藏。而购买其它企业的大数据服务,带来的是成本问题。最理想是靠银行自身。所以大数据缺失是银行的切肤之痛。支付宝和微信先发制人,银行曾经的不作为已经丧失了机会,现在不过是垂死挣扎就国企体制的种种诟病问题,没有为之倾注心血并直接利益相关的直接负责人,以及开放式的资本合作,一切都是镜花水月。消费者接受一个移动支付首先要安装这个功能,然而绝大多数都在这里失败。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钱包,它们都不是再造了一个生态系统,而是续接了生态系统。在阿里和微信生态的碾压,如今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在移动支付时代生态续接的优势更大。随着银行个人业务向移动互联时代纵深迈进,个人客户的模式终将从B2C模式走向C2B时代。银行丢失了移动支付,也就丢失了与个人客户之间的交互连接和数据资产,会使银行转型发展之路遭受坎坷,这是银行永远的痛!
坤鹏论手里有一些银行的卡与帐号,各大银行推出了手机APP,但说实话,用起来仍然感觉不舒服,除了可以查询卡内余额或还款金额,再无其它用途。许多功能多此一举,有些地方象支付宝与微信,却没有支付宝与微信功能的强大,给人的感觉四不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效仿。不只是银行出现这种状况,许多行业都有类似情况出现,比如教育,慕课成为教育的一个热门,清华、北大纷纷推出在线课程,然后漫散开来,最后连一些地方的二本、三本院校也进行在线课程开发,浪费了大量的物力、人力,结果收效基微。

银行同样如此,论财力、物力当然比马云的支付宝强,但银行毕竟不是搞技术出身,如果现在没有出现微信与支付宝,银行可能还如以前一样,缓慢发展,这是体制问题。支付宝和微信出现,让银行有了危机感。试问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微信或余额内没有钱的,出门在外带个手机,到哪一刷,轻松付款,两者竞相发红包,揽客户群进行烧钱游戏,是银行所不能比拟的。
所以归根到底,上边领导一句话,下边照葫芦画瓢去做,至于做得象不象,就是另一回事了。这是银行业的现状,也是诸多国企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在浙商银行已有3年之久了,第一个项目就是对接银联二维码项目,银联二维码支付是从2016年开始由银联推出的,包括二维码消费、人到人转账(C2C),浙商银行是首家试点对接银联二维码,后续才有其他银行的对接,最早支付宝、微信二维码支付是和银行是直连的关系,没有经过银联间连,所以就有了银联二维码,这就会导致一个现象,各大银行就会纷纷响应银联,对接银联二维码系统,推出各大银行的二维码功能,2018年人行出台关于二维码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微信等)统一通过网联渠道统一管理,所以现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之间是间连的关系。
得移动支付者得天下金融!
银行过去以为支付宝,微信支付,是吃力不讨好的支付工具,不如服务VIP客户来钱快,很不喜欢没什么钱的年青人,认为浪费银行宝贵的资源,宝贵的时间。
中国年青人也很无奈,要转帐,要交水电煤气费,都要去银行排长队,还要被收费,可只能默默忍受,因为只有银行可选。
支付宝推出移动支付后,方便了年青人购物,消费,出行,娱乐,交水电煤气费,一机在手,走遍中国!
支付宝的大额支付,微信的小额支付,方便快捷,省去了带钱包,带信用卡的麻烦。
支付宝利用云计算,得出每个人的信用分,向用户推荐借呗,花呗,还有余额宝理财等等各种金融产品,一元都能理财,彻底火了,赢得了所有年青人的心。
微信支付更是进一步发扬光大,开发了从6岁到18岁的移动支付市场,用红包跳过了银行,不用开户,就能微信支付,带火了手游,赚到不好意思说。
现在银行才恍然大悟,原来两马在打中国年青人,中小学生主意,如果他俩垄断了这些人的支付市场,今后将沒人去银行了。
银行被迫奋起直追,希望用二维码移动支付,将年青人,中年人,重新拉回银行,吸收更多人的存款,才有钱去钱生钱。
帆辰科技专注于科技资讯,带你遨游科技世界!
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非常的方便了,但是为何现在银行还推出自家的二维码支付工具,这其中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导致,那么下面和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微信和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已经影响到银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的支付方式也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从之前的现金支付到后来的支付宝微信支付,这对于银行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大的,所以银行之所以推出属于自己的二维码支付工具,更多的原因还是为了能够更加完善自己的支付生态系统。
使用银行自己的二维码支付功能,能够使得资金回流
对于现在的资金,已经不仅仅是银行,还有第三方的支付,而且都是在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比如说微信和支付宝都是各种方法使得用户使用自己的产品。
但是如果说银行也能够推出自己的支付工具,那么就可以把外部资金回流到银行中,不论是消费还是存款都是需要回流到银行体内自己循环的。
用户支付背后的数据,对于银行来说也是至关>紧张/strong>
现在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可以说我们使用的一些数据对于银行或者微信和支付宝来说都是非常的重要,比如说我们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购买了哪些产品,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消费类型和需求。
为何会说大数据对于银行和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数据是最为真实的用户体验,也是能够指出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所以银行推出自家的二维码支付工具对于银行来说只有百利而无一害,又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对于现在的银行所推出来的二维码支付工具来说,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能够和微信支付宝抢占市场蛋糕,还有就是能够使得资金回流体内,再者就是基于数据的考虑,那么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们一起探讨!
为什么今年有些机构都看好消费电子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今年是消费电子升级又一个新跨越的元年,当然会被看好
5G商业化,不仅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电子商品叠代升级和很多新产品因5G可商业化的一年
智能汽车,中国汽车存量已经过亿,都是逐步升级换代的
智能穿戴,中国中产阶级就超过3000万
智能家居,目前中国家庭不下四亿
智能物流,中国每年的快递量600亿件
每个领域都是大市场,只要大点的公司都在布局,小米,阿里,京东,这么些大市场,不看好就错失一个>期间/p>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资助/p>
因为2020年将是5G大规模商用的一年。5G技术将大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系统存储量和数据处理速度,也相应提高了移动设备的配置标准。
而且,随着对移动数据日益增长的需求,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大量的电子产品,新的消费需求层出不穷,给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消费体验。
这些都将推动消费电子行业的蓬勃发展。
消费电子板块2019年和今年行情爆了。
至于原因,说几点我个人的理解吧。
第一,智能手机2017.2018两年开始看到了顶峰走下坡路,增速和创新都下来了,数据上就是全球手机出货量的不及预期,苹果为代表的新机型平庸没有新爆点,传导到上游就是像蓝思科技,歌儿股份这些产业链上的公司业绩下滑,进一步导致过去过去两年股价长期大幅调整。这是股价上因素。股价充分甚至稍微过度反应了市场情况或者预期,有预期差。
第二,5G推进快于预期,这可能推动新一轮换机潮的来临,实际数据也是5G手机出货量增速很快,虽然基数不高,到预期的空间很大。改变了原来的市场预期。
第三,去年和今年消费电子新技术推陈出新很快,不断有新技术应用到消费电子产品上,实现消费电子新的应用场景和产品的更广泛应用。比如,之前不太成熟的VR,现在应用很广泛了;比如TWS无线耳机;比如刚出来的GaN氮化镓充电器高功率小体积可以给笔记本电脑充电。还比如之前的OLED柔性屏折叠屏应用,等等。新技术应用推动新消费。
第四,还有个另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市场也正在打开,那就是物联网,万物互联可能是未来十年的经济驱动力之一,另一个可能是人工智能,这俩不可分割,互联是终端,人工智能是大脑。体现在现有的产品上就是,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智能音响,空调等等。除了智能家居之外,就是汽车电子,汽车电动化趋势也已经大面积来临了。智能家居和汽车电子都是万亿级别的市场。当然这些也依赖于5g。现在提到的这些应用未来可能只是很小一部分,还有很多物联网应用可能都会出乎意料地出来。
总之,消费电子打开了几个千亿、万亿级别的市场,未来想象空间巨大。市场是聪明的。多说一句,基于万物互联这一逻辑,可能是未来几十年人类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影响力不亚于前面三次工业革命,或者就应该是第四次革命。
回到市场上,曾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符合之前一位行业牛人说的3-4个要素。
(这里谈的过去的逻辑,现在逻辑兑现了不少,不构成买卖建议)
(完)
消费电子产品是指供日常消费者生活使用之电子产品。核心产品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机构看好消费电子的投资理由,逻辑如下:
一、5G带动下的换机潮——零组件升级带来新投资>时机/strong>
随着5G来临,智能手机迎来换季大潮,相关产业链公司在新的背景下,迎来产业升级的红利。
5G的到来将改变手机零组件的创新和升级。例如毫米波带来的应用将有可能使得滤波 器和终端系统侧的天线结构数量变多,
根据IDC数据预测,5G换机高峰期将出现在2020-2023年,届时手机出货量将恢复增长。预计国内5G手机出货量将从2020年的6500万部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2.5亿部以上,年复合增速超过60%;5G时代的来临也有望给当前低迷的消费电子产业链带来新的机遇与希望。
二、TWS耳机等可穿戴设备持续火爆,景气度持续>提拔/strong>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于电子产品便携化、智能化和需求越来越大,叠加以蓝牙 5.0 为代表的无线技术、 AI 的迅速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景气度持续提升。
2019年3月,苹果发布第二代Airpods。在苹果Airpods的火热下,华为、三星、OPPO、等手机厂商,以及索尼、漫步者等传统耳机厂商,也纷纷进去TWS产业,TWS耳机继续超预期,台积电流片量每个月上调!2019年airpods出货量有望超过6000万,而2020年出货有望达到9000万~1亿;
根据 IDC 预计,2019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将达到 3.052 亿台,相比上年增长71.4%,其中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 8,450 万部,同比增长 94.6%,单季度出货量创历史新高。
三、国产化提速
中国电子产业链国产化进度加速提升,而对应的国产产能稼动率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点。稼动率的大幅提高也再次印证了我们对于半导体景气度的判断正确以及国产化的提速。
以上是对看好今年消费电子的投资总结分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