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已不用60年了,为什么有人天生就能看懂
不是天生就能看懂吧,也是看多了才可以。
小时候看爷爷的藏书时囫囵吞枣,连猜带蒙,后来看***的武侠小说,竖排版,繁体字,那个累啊!
中文输入法我开始时学的仓颉后来才学的五笔,仓颉全部是用繁体字的笔画,就更加熟悉了。

之后看香港的报纸、杂志,才发现,原来***的繁体字容易多了,带粤语词汇的繁体字才一个头两个大。
慢慢也习惯了。🤗
现在看报纸杂志,根本就不会在意简繁体,反正一样看。
不过,在看到这个问题时,我又去翻了下温哥华的中文报纸杂志,蓦然发现,曾经全部是繁体字的报纸,如今几乎都是简体字的天下了😃
天生是不可能天生的,都是学习过才会的。
20-30年前,大陆流行文化还不发达,港台流行歌曲、电影,充斥大陆,歌词字幕都是繁体的,有比较多的机会去学习繁体字,还有港台引进的游戏, 8090后繁体字识别率还是很高的,到了0010后就差一点了。
由于大陆崛起,港台流行文化衰退,接触繁体字机会变少了,识别率也就差了。
当然了,好和差都是相对的,并没有说80后一定会,10后一定不会,但比例上肯定差不少。
打个比方,90%以上的80后认识90%的繁体字,70%以上的00后认识70%的繁体字,大概是这种感觉。
謝謝邀請。
繁體字已不用60年了,為什麼有人天生就能看懂?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特意開了繁體輸入。
我認為,沒人能天生看懂繁體字,也沒人能天生看懂簡體字。
但是,每個人學習能力不同,有人學得快,有人學得慢,在學得慢的人看來,那些學習快的人如同天生,僅此而已。
和大家分享我學繁體字的經歷。我能看懂繁體字,大約在初中一二年級左右。
我讀小學初中的時候,書特別少,小地方並沒書店,那時國營商店也賣書,不過主要是毛主席的書,沒有小說。
忘了班裡同學誰,帶到班裡一本殘本《三國演義》,紙張是黃的,你沒猜錯,是繁體豎排本。這本書被我們視如珍寶,在班裡傳著看。
可能你覺得奇怪,初中孩子能看懂嗎?我告訴你,能。
這裡有個原因:那時雖然沒有別的文化活動,但每天下午,居民區有說書的,三國故事早就耳熟能詳,看書是連蒙帶猜,往往能猜對。至令我還記得那本書輪到我手中我的興奮情景。
磕磕絆絆把《三國演義》看完,我認識了大多數繁體字。後來又弄到一本吳運鐸的《把一切獻給黨》,也是繁體豎排的舊書,我看那書已經基本沒障礙了。我就是靠這兩本書認識繁體字的。
文字是工具,有興趣,想用,學起來會很快。但決不會天生認識。
高考多音字取消了吗
要看你在哪里考了,一般来说高考都有一个标准,比如说一些地方是以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为标准,一些地方是以新华字典。这些在考试说明或高考一些说明上应该有,不过问一下老师应该好些。
一般来说高考命题者会尽量回避这些有争议的题目,毕竟高考题整个社会都盯着,不敢出问题。
现在的多音字都取消了吗
在中国大陆,现行的汉字简化方案中,多音字的发音是区分不清的。也就是说,一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发音和意义。此外,在词语中多音字的发音可能也存在差异。因此,多音字并没有取消,仍然是学习汉语语音和语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多音字应当在正确的语境中使用,并且正确地选择相应的发音。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对于常用的多音字,需要逐渐丰富自己的语感和语境理解能力,以避免产生理解偏差和用词不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