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纺织行业,棉绒斑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品瑕疵。它不仅影响了纺织品的外观和品质,还可能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围绕CMS棉绒斑展开,探讨其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以期为纺织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CMS棉绒斑的定义及成因
1. 定义
CMS棉绒斑,全称为棉绒毛斑,是指纺织品在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由于纤维表面或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纤维表面出现细小的绒毛、棉团或棉绒状物质,从而影响纺织品外观和品质的现象。
2. 成因
(1)纤维原料:棉绒斑的形成与纤维原料的品种、质量有很大关系。如纤维表面粗糙、纤维直径不均匀等,都会导致棉绒斑的产生。
(2)加工工艺: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如纺纱、织造、整理等环节,若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导致棉绒斑的产生。
(3)储存条件:纺织品在储存过程中,若环境湿度过高、温度不稳定或存放时间过长,都会导致纤维表面发生变化,形成棉绒斑。
二、CMS棉绒斑的危害
1. 影响纺织品外观:棉绒斑会使纺织品表面出现不均匀的绒毛或棉团,影响美观。
2. 降低纺织品品质:棉绒斑会降低纺织品的手感和保暖性能,影响其使用价值。
3. 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时,往往会关注其外观和品质,棉绒斑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三、CMS棉绒斑的防治方法
1. 选择优质原料:选用表面光滑、纤维直径均匀的原料,降低棉绒斑产生的可能性。
2. 优化加工工艺:合理设置纺纱、织造、整理等环节的工艺参数,确保纤维表面质量。
3. 改善储存条件:控制储存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避免长时间存放。
4. 采用防绒技术:在纺织品表面涂覆防绒剂,减少纤维表面绒毛的产生。
CMS棉绒斑是纺织行业常见的纺织品瑕疵,了解其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对于提高纺织品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CMS棉绒斑的探讨,旨在为纺织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我国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张晓丽,刘晓燕. 纺织品棉绒斑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J]. 纺织导报,2017,(12):36-38.
[2] 张丽华,王丽丽,杨秀丽. 纺织品棉绒斑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J]. 纺织导报,2016,(1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