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高校毕业天生长成才的大舞台。今年,教诲部颁发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评比出了398名精良高校毕业生和60名精良辅导西席,并举办师生代表精良业绩展。本报挑选刊发在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代表业绩,敬请关注。
——编者
北京大学2019届博士毕业生余渔:

心怀家国 实干兴疆
余渔,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乌恰镇党委布告。2019年,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得到博士学位,放弃一线城市的优厚待遇和中部省份公务员的稳定事情,毅然奔赴南疆,成为北大首位直接赴南疆基层岗位事情的博士毕业生。
当年,从北京出发,余渔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就任新疆克州阿图什市阿扎克乡提坚村落党支部副布告。村落里条件简陋,没有办公室,没有暖气,纵然是冬天,为了节约煤炭也只能晚上烧一两个小时。全村落只有一台电脑,大家排着队用。可便是这样,余渔仍当仁不让地来到这个村落庄,他清楚地知道,选择边陲意味着什么,但他说,人总要有些精神追求。
心怀家国,培植边陲。余渔怀揣一颗小儿百姓之心,从村落党支部副布告做起,全心全意干事创业。他所在的提坚村落是深度穷苦村落,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余渔和村落干部们一起一户一户拜访,一点一点理解村落里的情形,踏踏实实落实政策。艰巨的事情任务让加班、熬夜成为家常便饭,有时睡个囫囵觉也是种奢望,在他的宿舍里,被子时候都是打包状态,随时准备着前往事情第一线。
时候把群众放在心头。余渔常常奔忙在田间地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边陲基层的事情多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深秋时节,邻县突发畜生疫情,来势凶猛,危害巨大,只管大家都知道接种疫苗是最佳防疫办法,但疫情期间,要在这么短韶光内打完疫苗可以说比登天还难,每个人心里都紧张到了极点。更要命的是,凛冬将至,大面积的葡萄还没埋藤,而葡萄藤必须埋进土里才能顺利过冬,否则将会冻去世,来年重新栽种不仅投资巨大更须要三五年韶光才能成熟结果。
面对棘手的局势,余渔没有退缩,他带领干部自学注射,挨家挨户入圈接种、防治疫病,又组织干部群众下地埋藤,昼夜兼程赶在大雪前完成2万余亩葡萄的发卖和埋冬,保住农人生存,增加农人收入。2019年,在余渔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提坚村落完成了整村落退出穷苦村落的任务,他成功实现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梦想。
开拓进取,实干兴业。余渔千方百计发展生产、引进资源,助力村落庄发展。本来连小超市都没有几个的小街道,在他和州里干部的努力下快速发展起来,有了机器轰鸣的工厂,超市、夜市、餐馆也都如雨后春笋一样平常冒了出来。2021年,家当一条街的产值就打破了2亿元。他积极对接北京大学、新疆医科大学,与当地签协议、建基地,助力文化教诲和村落庄振兴奇迹的发展。实实在在的改变让余渔有信心连续奋斗下去,他将自己比作一名即将高考的学生,立志做好每一道“题”。余渔说,只要事情在一点点推进,奇迹在一点点进步,那空想便在面前。
2021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批准付与余渔同道“精良共产党员”称号。就在近期,余渔又有了新的身份,他被任命为乌恰县乌恰镇党委布告,将在新的岗位上连续做事公民、培植边陲。他说:“我希望能够为国家、为社会添砖加瓦,哪怕只贡献一粒尘埃,也是值得的。如果有更多像我这样的人,那合起来的力量将会无比巨大!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3届本科毕业生吴嘉楠:
扎根高原 投身电力
吴嘉楠,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3届毕业生,现任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西宁运维分部变电运维一班班组长,担当西宁750千伏变电站站长,是全省所辖750千伏变电站年事最小且唯一的女站长。
2013年,吴嘉楠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积极相应国家“到祖国最须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扎根青海,投身电力奇迹,在变电运维专业挥洒青春热血。
2014年7月,玉树330千伏变电站迎来第一次年检,这是吴嘉楠第一次以事情卖力人的身份参加年检,她不顾高原缺氧和恶劣的景象条件,对照验收方案细则,仔细查阅技能资料,持续30个昼夜坚守在玉树,直到变电站全站首检事情结束,顺利供电。两年间,她先后13次奔赴玉树,总是以“冲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捉住每个细节,弄懂每个问题,对事情的卖力和对奇迹的执着,让她迅速发展。
从330千伏杨乐变、旭日变、玉树变、达坂变、思明变,到750千伏塔拉变、西宁变,她用9年的韶光摸爬滚打在变电站验收投运最前哨,先后参与7个变电站验收事情,投运新建间隔218个,独立创造毛病376条,完成各级电网保电任务279次,进行各种设备特巡1896次,累计进行倒闸操作近2.6万项次,一次次的现场磨炼,让她吃透弄懂电网设备的“习气”与“好恶”,从一名“小白”发展为一名技能兼管理“双修”型人才。
2020年,年仅29岁的吴嘉楠在岗位竞聘中脱颖而出,担当起西宁750千伏变电站站长一职,毅然挑起整站管理的“大梁”。
担当青海750千伏主网架的枢纽变电站的站长,是她人生中一项巨大的寻衅。她带领站内人员对日常运维事情进行全面梳理,对重复性事情进行合并,灵巧采取“事情评定+绩效勉励”管理方法,打造创新型站所,大幅度提升公司变电运维职员运维能力。她以“驻站日”活动为契机,严抓职员培训事情,用前辈的事情理念辅导实践事情,根据站内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特长细化分工,将军队综合能力发挥到最佳水平。
她主导研究的“管母安装支架”项目得到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带领团队研究的“电缆沟巡检装置”创新成果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精良质量掌握成果二等奖,让封闭式电缆的传统巡检模式实现了由人工到智能的转变。
西宁变值守军队以“90后”青年为主,吴嘉楠爱学习、爱研讨、主动作为的精神传染着全体团队。面对不少选择奉献高原的年轻人,她手把手地教,把各大检修投运现场变成大家学习发展的平台,培养作风过硬的青年岗位好手。
2021年9月,750千伏西宁变五期隐患管理事情准期开展,成为“新手妈妈”不久的她尚在哺乳期,只能每天清晨就前往变电站,直到夜深才回家。西宁变的隐患管理事情持续了45天,吴嘉楠的奔波也持续了45天,一天未停。“有困难我上,有疑问我来!
”她是站上的顶梁柱,是专业的带头人,更是同事们的主心骨。
吴嘉楠用脚步丈量高原,用行动渲染青春,用坚韧、果敢和任务担当撑起电网运维的“半边天”,以严于律己的人格力量、勤勤恳恳的事情态度书写敬业乐业的巾帼篇章,让青春在祖国最须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之花。
东北师范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董路通:
老区任教 赤心育才
董路通,东北师范大学2020届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时,他主动选择到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湖北省麻城市第一中学任教。
一贯以来,董路通最崇敬的人是西席和军人。他认为他们都是最能无私奉献的人,是能够捐躯个人、造诣大我的人。
当得知公费师范生也可以参军从军的时候,他绝不犹豫地报了名,希望把青春投入到祖国的国防奇迹中去,履行保家卫国的光荣责任,让自己的青春岁月过得更故意义。于是,在读完大二后,通过政治、身体等条件的严格筛选,他成为一名武警战士。
凭借优秀的表现,经选拔,董路通进入丹东支队特战中队,成为光荣的武警特战队员。特战中队的演习比机动中队辛劳很多,从凌晨5点半起床到晚上,每天光跑步就达到20公里。冬季的丹东,晚上室外温度低于零下20摄氏度,在经由一整天辛劳的演习后,还要站两个小时夜岗,回宿舍后,每每是被窝还没焐热,就听到起床的号角声……在这样高强度的演习之下,他从未退缩,没有落下任何一次任务和演习。
回忆两年军旅生活,董路通经受了比同龄人更多的磨砺,但他无怨无悔,由于他始终坚信,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国防奇迹,是新时期青年的任务和担当,是镌刻生平的光彩。
2018年9月,董路通完成了两年责任兵役,光荣退役,重返校园。数学学科课业繁重,学业又中断了两年。但他坚信,只要勤奋努力、刻苦研讨,学习上的统统困难都可以战胜。经由努力追赶,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达到专业前30%。他说:“这时才松了一口气,以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西席了。”
2019年9月10日,对付董路通来说是终生难忘的,他有幸作为东北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代表,在北京公民大会堂参加了庆祝2019年西席节暨全国教诲系统前辈集体和前辈个人表彰大会。这是名誉,更是鞭策。这次宝贵的经历,让他更加真切体会到作为未来的公民西席肩上的任务和义务。从此,他把所见到的全国模范西席和全国精良西席作为学习的榜样,脚踏实地朝着“四有”好老师的目标不断迈进。他下定决心,要把青春献给祖国,扎根到祖国最须要的地方,为祖国的教诲奇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志愿到中西部穷苦地区事情,并签约到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麻城一中,希望为这里的教诲奇迹作出自己的贡献。对付这个选择,很多人都不理解,他武断地回答:“我不怕苦,只有在祖国更须要我的地方,我的事情才更有代价!
”
每次上课前,董路通都会花大量韶光做好准备事情。在他看来,高中是人生很关键的期间,“我必须要教好,不能误人子弟”。
“随着您,我们未来可期”“在您的教室上,我以为数学很故意思”……学生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让董路通幸福感满满。
董路通,一个平凡的新时期青年,做出了不平凡的人生选择,他用青春诠释家国情怀,用行动践行社会担当,把国家和社会的须要作为自己的代价追求。
江苏农林职业技能学院2016届专科毕业生华梦丽:
爱农兴农 逐梦野外
华梦丽,江苏农林职业技能学院2016届园艺技能专业毕业生,现任江苏省句容市果牧不忘农场总经理、镇江团市委副布告(兼职),怀揣“做野外上的希望”的梦想,她始终坚守在希望的野外上。她扎根屯子、做事“三农”,将村落庄振兴的种子撒遍16省份57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期新农夫的义务。
2013年,华梦丽考入江苏农林职业技能学院,主修园艺技能专业。在平时的学习中,她刻苦负责,研讨技能,积极参与科研项目。2016年,她以精良的成绩毕业,并与4名同班同学在句容互助创办了果牧不忘家庭农场。
刚创办企业时,她对经营生产实际很是陌生。果蔬价格提不上去、部分产品涌现滞销、公司账户勉强能支付员工人为……那一刻,华梦丽感想熏染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她与团队开始探索,通过拜访市场与调研庄家,在完成稳定生产的条件下,探索农耕体验项目,将种养紧密结合,完成了传统农业向体验式农业的转变,并且立足果牧整年供应,做到了“游、玩、赏、食、宿”五位一体化,年嬉戏人数打破10万,产值达1500万元。
为了农人,她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2018年,几名庄家创造自家草莓苗莫名涌现大面积去世亡,心急如焚的农人第一韶光想到华梦丽。那天下着暴雨,本以为她只会在电话里讯问下情形,谁想她急速赶到现场查看。根据不雅观察,他们迅速查找到了病因,并商量出办理的办法是利用脱毒草莓苗。说干就干,她急速预备建立植物组织培养室。正值夏天高温时令,她在这样的“桑拿房”里一待便是3个多月,考试测验了上百种配方,终于在学校植物病毒钝化器的合营下成功研制出了草莓成长的培养基配方。
与韶光赛跑,华梦丽跑出了科技兴农新天地。她的初心,也在一组组数据中得到了印证:她自发组织成立了助农做事队,做事队由36名“90后”、7名“00后”农学专业毕业生组成,将技能带到了内蒙古、辽宁等16省份57地,先后免费技能性扶持庄家700余户,辐射面积达到了4.2万亩。
“地皮租给她,地租年年涨,给她打工,人为一分不少,我和老伴儿一年能挣10万块钱。”64岁的王世祖是天王镇的村落民,对华梦丽佩服不已。
在她的影响下,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她免费开放农贸集市,方便周边村落民售卖农副产品;她将订单发卖与线上发卖相领悟,打通“教产收供销”农业百口当链。截至目前,她的农场已累计带动就业357人次,为村落民增收1900多万元,累计带动农产品发卖230.5万公斤,2022年实现人均增收3.38万元。
在华梦丽的影响下,新农夫的军队逐渐壮大。她为农学专业大学生供应实践场所,传授实干履历,为中小学生打造第二教室,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诲,为全国农人打造田间教室供应互换平台,先后培训学员1.6万多名,累计帮助农人增收1.2亿元。在她的传染下,39名大学毕业生还乡创业,做事村落庄。
黄河水利职业技能学院2017届专科毕业生张卫东:
测天绘地 勇攀高峰
张卫东,2014年考入黄河水利职业技能学院测绘工程学院,2017年9月入职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丈量队,担当2020年珠穆朗玛峰高程丈量冲顶队员、增援组成员,连续多年被评为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丈量队安全生产前辈个人。
张卫东始终坚持事情在第一线,被誉为测绘系统上的“冒死三郎”。2019年9月,听闻珠峰丈量项目的预备事情即将启动,他就开始坚持跑步,进行高强度体能演习,完成一系列的考察,光荣地成为8名测绘登山勇士中的一员。他说:“我想走遍祖国大地,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当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团队核心骨干,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把测绘队员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长于打消各种风险。登峰路十分艰险,为了战胜困难,测绘队友4人结组,凭借登山绳困难行进,教练在最前面,然后是队员王伟,张卫东在中间,后面是队员邢雄旺。只管做了周密准备,但在间隔峰顶四分之一路程时,危险还是发生了。当时,队员在登洛堆峰(海拔6010米),该峰坡度强达70°,十分险要,且山风强劲。剧烈的大风把邢雄旺吹倒,导致他迅速下滑。由于队员之间的路绳只有8米旁边,突发的猛拽,让张卫东人仰马翻。他沉着镇静,在即将倒地瞬间,利用教练平常教导的紧急制动办法,快速把冰镐反身压在雪里,成功制动,避免了全队覆亡的危险。
2020年5月27日11点,丈量登山队员成功登顶,下午3点张卫东接到任务,第一是负重雪深雷达探测器从6500米营地攀登至7028米北坳营地进行雪深系数采集,第二是接应登顶职员,并送去给养物资。他到达北坳冰壁下面时,已经是下午5点半,按照正常行进速率,要用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7028米营地,韶光紧迫,要把雪深数据尽快采集完投递大本营。为了赶韶光,张卫东和队员们途中只安歇了15分钟,仅用2.5小时就到达了7028米营地。晚上7点28分旁边到达7028米营地后,经由短暂休息,他们在得当的位置挖了深1.3米、长宽各1米的雪坑。经由队员们的车轮战,晚上9点用于采集雪深系数的雪坑终于挖好了,9点40分旁边完成了雪深系数采集事情。下撤途中,由于积雪太厚,天又黑,张卫东脚底一滑,冰爪踩到另一只脚的高山靴,全体人拱了一个圈挂在了安全绳上,他紧急捉住安全绳。所幸,人愣住了,如果滚下去,阁下便是峭壁。终于在晚上11点28分,他们顺利回到了6500米营地,担保了小组任务圆满完成。
2021年至今,张卫东任职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丈量队第五中队一线丈量员,奋斗在基层一线。入职以来,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完成了全国包括省测绘局、省计量院在内的基线场检定150个,解放军某部比长基线场培植,天文丈量点培植、重力丈量点培植等高难测绘项目。
测东西南北,绘天地周遭。作为黄河水利职业技能学院的精良毕业生,张卫东用无悔的青春书写着测绘人生。
(本版笔墨由本报余闯、郭馨泽整理)
《中国教诲报》2023年06月28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