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铣外形程序在加工制造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铣外形程序是指通过计算机控制铣床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一种技术。本文将从铣外形程序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铣外形程序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铣外形程序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1. 定义

铣外形程序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铣床进行编程,实现对工件进行精确加工的技术。该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加工等领域。
2. 发展历程
(1)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铣外形程序开始应用于加工制造业。此时,程序编制主要依靠人工进行,自动化程度较低。
(2)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铣外形程序逐渐从人工编程转向计算机编程。这一阶段,铣外形程序在加工精度、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3)成熟阶段:21世纪初,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铣外形程序在加工精度、效率、智能化等方面达到成熟阶段。目前,铣外形程序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铣外形程序的应用领域
1. 航空航天领域:铣外形程序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飞机、卫星等零部件的加工制造。通过铣外形程序,可以提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降低制造成本。
2. 汽车制造领域:在汽车制造领域,铣外形程序广泛应用于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关键部件的加工。该技术有助于提高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
3. 模具加工领域:在模具加工领域,铣外形程序可以实现对模具的精确加工,提高模具的精度和寿命。
三、铣外形程序的技术创新
1. 智能化编程: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铣外形程序的智能化编程。智能化编程可以提高编程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2. 高精度加工:采用高精度数控系统和刀具,提高铣外形程序的加工精度。高精度加工有助于提高工件的质量和性能。
3. 优化切削参数:通过优化切削参数,提高铣外形程序的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优化切削参数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加工成本。
4. 3D打印与铣外形程序结合:将3D打印技术与铣外形程序相结合,实现复杂形状工件的加工。这种技术有助于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铣外形程序作为一项重要的加工技术,在我国制造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铣外形程序在加工精度、效率、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未来,铣外形程序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明华,刘晓东,李晓光. 铣外形程序在航空航天制造中的应用[J]. 航空制造技术,2018,44(4):12-16.
[2] 王瑞,张华,张伟. 铣外形程序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 汽车工艺与材料,2019,35(2):56-60.
[3] 刘勇,张立峰,李志刚. 铣外形程序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J]. 模具工业,2017,36(5):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