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马SEO » 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测绘为什么要建站点呢。

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测绘为什么要建站点呢。

访客 2024-09-04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

1985年2月15日,我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在南极洲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南部建设完成。五天后,长城站的落成典礼在大雪纷飞中举行。

1985年2月20日上午,中国南极长城站落成典礼在大雪纷飞中举行。

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测绘为什么要建站点呢。 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测绘为什么要建站点呢。 神马SEO

上世纪80年代初,已经有18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40多个常年科学考察基地,而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是唯一一个在南极问题上没有表决权的国家。1984年11月20日,由591人组成的我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启程,搭乘并不具备破冰能力的“向阳红10号”远洋考察船,开始了历史性的远航。中国首次南极科考队队长郭琨说,出发前,所有队员都签下了“生死状”。

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测绘为什么要建站点呢。 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测绘为什么要建站点呢。 神马SEO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984年12月31日上午,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奠基典礼隆重举行。

历经40天的海上漂泊,1984年12月30日,考察队登上了南极洲,中国人第一次将五星红旗插在南极大陆上。

1984年12月,中国首次南极科考队队员登上南极大陆。

随后,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科考队队员顶风冒雪,日夜奋战,仅用27天的时间就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创造了南极考察史上的一个奇迹。

长城站之后,更多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陆续建立。

1985年10月,长城站落成不到8个月,在第13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上,中国正式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从此在国际南极事务中获得了表决权。

南极长城站。

南极长城站以世界著名的中国长城命名,国家主席江泽民于1997年12月30日题写了站名。长城站站区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6公里,占地面积2.52平方公里。该站自建站以来经过四次扩建,有各种建筑25座,其中包括主体建筑7座(办公栋、宿舍栋、医务文体栋、气象栋、通讯栋、科研栋)以及其他一些若干科学用房和后勤用房。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建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长城湾,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

该科考站于1985年2月20日正式落成,现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面积总计约4200平方米,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1984年11月20日上午9点,一支由科学家、军人、记者、建筑工人、船员等591人组成的南极科考队,乘坐“向阳红10”号船和“J121”船奔赴南极。

他们的使命只有一个,在南极洲的乔治王岛上建设中国第一个南极常年科学考察站——长城站。面对未知的重重困难,出发时,队员们都签下了“生死状”。甚至在队员们携带的上千吨物资中,还有200多条准备装尸体的袋子。

长城站。

自人类发现了我们居住的星球上最后一块大陆——南极洲之后约半个世纪,就有不少捷足先登的科学家们去探索白色大陆的奥秘,开展一些初期的科学考察活动,因此南极科考站由此建立。

南极是地球上唯一迄今未开发的处女地,也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和未被工业污染的洁净之地,是科学实验理想的天然实验室。

相关文章

远程备份,守护数据安全的智能守护者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数据安全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硬件故障、人为误操作、自然灾害等。为了确...

神马SEO 2025-01-07 阅读0 评论0

迪维康大数据,引领未来智能生活的新篇章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驱动力。在我国,大数据产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逐渐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迪维康作...

神马SEO 2025-01-07 阅读0 评论0

逆战大数据,提示现代战争背后的数据力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军事领域,大数据的运用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逆战,作为一款以现代...

神马SEO 2025-01-07 阅读0 评论0

通讯与大数据,赋能未来,共创辉煌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讯与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神马SEO 2025-01-07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