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APP开放内测,使用体验如何,内容创作转移至移动端是否意味着短内容将成趋势
看到这个问题后,我第一时间打开了自己的公众号后台,刷新三遍,然后还是没有看到什么内测通知,于是只好确定,麻的,原来我不是“部分用户”之一。
但还是上网搜索了一下相关信息,信息不多,可见很多人应该还没回过神来。对于已经有的消息,倒是可以推敲一下。
首先有这么几张照片:

这一张是微信号登陆进去以后看到的关联账号,然后点击选择其中一个。然后出现下面这样的界面:
注意看最下方,说明有三个选项,第一个对应的是互动区域,可以跟留言或消息进行回复和互动,我认为以前不支持的语音或者表情包,在新的APP中应该都能正常显示,甚至视频。
接下来就是文章这个选项,我们可以看到比着微信内嵌的功能多了草稿箱,并且编辑界面功能更加完善。
从编辑界面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排版之外,我们可以添加图片、视频、语音等,几乎可以说能基本满足手机端的内容生产。
回到问题上去,这样的设置显而易见是为了轻量内容的生产。但这个轻量所针对的只是信息量,而并非形式,它的形式还是很完整的。
我们可以想见,这样的方式能够给予人们更多的利用碎片时间的机会,同时也会无形中鼓励更多人去创作短内容,便于人们在最富创意的时刻及时有效地传达,换而言之,就是能够让优质内容内容以短平快的方式迅速地传播出去。
毕竟这是个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阅读也倾向于碎片化的年代。
很期待,希望能早日用上。
以上。
近日,微信公众号平台邀请部分用户体验新版订阅号App。在新的订阅号App里,可以快捷地编辑和发表内容、方便地处理留言和回复粉丝消息。
目前仅提供iOS平台的内容。
1月21日,公众号“小道消息”曾推文《微信七岁》,这篇小短文没有配图,推送出来后也没有头图。按照微信公众平台以往编辑规则,推文中必须要插一张头图。
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作者无码科技创始人冯大辉承认该文章是通过公众号App编辑发布的。此外有人猜测,这或许与张小龙最近提到的支持短内容有关。
在1月15日“2018微信公开课PRO”刷屏的时候,张小龙就曾爆料微信公众平台的App即将发布。
当天新榜采访了一位内测用户@魏武挥 天奇阿米巴基金管理合伙人,他表示公众号App非常非常好用:
关于公众号App,以一个一年以上的内测用户,我骄傲地说,非常非常好用。
这个内测快两年了,管后台消息叫“私信”。我开了App的Push,瞬间就知道有留言可以去精选了,提醒比较及时到位。
不过不能开白名单、不能置顶文章留言,这两个功能很遗憾地缺失了,当然这是内测版,也许放出来的时候会有。
1,先说体验,感觉非常一般,没有什么惊艳的特色,好像是为了做一个APP而做,反正独立于微信的产品,一般都很难做大。
比如企业微信、微信读书,都非常小众,现在做一个订阅号,当前感觉有点多此一举,不过也许我是错的,未来或许会吸引用户。
2,先说今日头条的段内容布局,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在2017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上说,在未来1年内,在平台上扶持1000个拥有一百万粉丝的账号,并且要以10亿的资金扶持微头条。
而微头条内容主要都是短内容为主,不是文章式的长内容,这说明头条已经在加速布局短内容了,这比所有人都预料的快,而这也让微博很焦虑。
那么对于腾讯方面也更是如此。
4,任何平台都是满足KOL输出PGC内容的平台,内容可以分为长、短、视频、问答等等各种形式,短内容是其中一种,而一切的前提是需要流量,微信公众号的流量目前到头了,开辟一个独立APP,用户拼什么会去下载,这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微信能够完成的事情还需要再去用其他的方式来完成。
我认为这是微信没有想明白的,所以我认为微信是在尝试用户需求,并且拓展公众号以外的流量。
5,张小龙说过自己说的都是错的,之前说微信用完就走,但是后来还是做了“看一看”这样让你走不了的产品,开发公众号APP我认为也有可能会是错的,不必太过在意。
当然,也许张小龙是对的,独立公众号如果做起来,未来可以直接做信息流,模仿今日头条,但是那样会有意义吗?
静观其变
微信公众号内测的返佣商品广告,会产生什么影响
微信公众号开通商品返佣的内测广告,对于广大自媒体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对于自媒体们来说,要坚持原创的写作不容易,首先要生存下来。
看看自媒体能如何赚钱吧?
1,广告。当然一方面可以靠文章下面的广点通,只是对于流量小的自媒体,这个广告费用可以忽略不计,一天几块钱能干什么?另一方面,可以自己找广告主投放广告,这个基本是头部自媒体的专利。
2,软文。这个也通常是那些定位行业自媒体的专利,你必须要写的文章有深度,还要有人脉,对于大多数自媒体基本可以忽略。
3,电商。真的自己去做电商,供应链环节太重,不是个人所能承担,微信公众号开通商品插入广告,是一个好消息,对于微信来说,盘活了去中心化的无数蚂蚁流量,开辟人连接商品这个变线途经;对于自媒体来说,不用涉足供应链,也能在卖货中赚钱。
从电商角度来看,内容营销是一个大潮流,对于自媒体们来说,拥抱越早越有先机。
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带动了内容变现的热潮,但是只依靠按照阅读量提供相应的佣金单价(每一万阅读量的价格)已经越来越低,所以自媒体人一直都在寻找新的变现方式。
微信公众号应该属于是最早开始普及的自媒体平台,只不过在“搜一搜”和“看一看”的客户端功能上线之前,微信公众号的封闭性太大,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并不容易做推广。但是近两年不论是从微信公众号本身的功能升级,还是微信客户端的功能升级,我们都可以看到微信公众号正在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
但是微信公众号已经被自媒体人赋予了一个属性——粉丝聚集地,同类的开放性自媒体平台中,人们一般都会感觉自己和粉丝的距离有些远,而在微信公众号的粉丝群体中,公众号运营者与粉丝的交流似乎更像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中,从而与粉丝的距离更加接近,所以微信公众号必须在保留这一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升级,因此我们很难看到微信公众号大刀阔斧地进行革新。
寻求新的变现方式不仅仅是内容创业者所思考的问题,同时提供内容创业的平台也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微信公众号自身给运营者提供的变现途径就是“流量主”的文章尾部广告,在微信小程序上线之后又增加了微信小程序的广告形式,但在变现方法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不过其他的自媒体平台却已经开始尝试新的变现方式,比如与阿里巴巴合作,作者可以在文章或视频中加入淘宝联盟的产品,让读者实现边看变买的效果,而通过作者推广链接购买商品之后,作者可以拿到相应的一部分佣金。
最近有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表示自己已经收到微信公众号的内测邀请,测试内容是一项“CPS返佣商品广告插件”,其模式就类似于我前面提到的淘宝联盟,只不过微信的合作方应该不是阿里巴巴,有可能是腾讯自己的广告平台接单或者与京东联盟合作,目前支持电影类目的商品,其他的类目会在以后陆续开放。
由于微信公众号之前的封闭性,使得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打开率一直都在下降,而大量的草根作者由于微信公众号无法像其他自媒体平台一样直接按照阅读量变现,自然写作的欲望也有所下降,但是基于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体,腾讯不可能让微信公众号死在自己手中,所以腾讯必须想到更多的变现手法来激活作者的活跃性,从而让作者的文章内容来带动读者的活跃性,而微信则需要为微信公众号作者提供更多的文章推广渠道,从而让文章作者不仅能够吸引到更多的粉丝用户,而且能够通过微信公众号更容易实现盈利。
腾讯此前已经布局自家的电商领域,除了与京东合作之外,包括唯品会、拼多多、楚楚推以及微店微选等电商平台也都有腾讯的身影,而微信公众号如果增加CPS推广功能,那么对于腾讯的这些电商平台而言,也就增加了新的推广渠道,从而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