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鬼脚七的《提问的原则》以及某大神写的《提问的聪慧》后深有感触,不仅是由于以前我也是智商不足的不会问问题或是问了一些傻问题,而且也经历过不少同行好友这样向我问问题,我很无奈。
因此,这篇文章我想谈谈自己一样平常是如何提问题的,都遵照哪些原则或避免哪些禁忌,仅仅是自己的一点想法,与真正的会提问题还存在无穷的差距。
原则一:能搜索到的知识就不要去麻烦别人了
以前有人在微信公众年夜众号后台向我提问:

“微信"大众年夜众账号怎么开通?我也想搞一个,要不要钱啊?”
“叨教下,IT行业都有哪些经典书本啊?”
我不是百事通,我也没有很多韶光去回答这些随便一搜就能搜到答案的问题。
一样平常碰着问题,我有三个渠道的办理方案:
1. 首先找搜索引擎帮忙
现在Google和Baidu是这样的万能,基本上你想得到的问题都能搜得到。
如果是生活类知识,我会直接Google得到答案;
如果是技能性问题,我会先独立思考,若真的想不出来再Google。
2. 然后找回答社区或社交群(如果问题非常紧急的话,这步可以忽略)
如果经由一阵捣腾后还是未果,我才会问人,但不会麻烦某一个人,而是向回答社区或社交圈进行提问。
如果是非技能性问题,我会去社交问答社区提问,比如知乎、Quora等。
如果是技能性话题,我会去技能回答网站提问,比如Stackoverflow、德问、CSDN等。
如果有得当的***群、微信群,我也会进去提问。
找问答网站问问题的好处是:首先你没有麻烦某一个人,别人看到问题回不回答是他的事,跟你无关,你不用不好意思以为打扰到别人了;而且如果回答的人很多,那么答案便是多样的,你大概还能从中获得意外的收成,这时你要懂的感谢别人的回答。
3. 末了才找特定的某个人进行提问
到这里你的问题就该当少了,可能也是比较专业性的问题了,这时候就要找准这方面的里手了,问问题把稳说话,只管即便礼貌,不要认为别人帮助你是理所应该的,要知道说“麻烦”、“感激”。
原则二:有什么问题,请一次性说清
常常会有人向下面这样问问题,比如通过微博私信:
“在吗?”
“有个问题想请教你。”
“你很懂Java吧,我想问你Java方面的问题。”
……
“blabla问了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由于只有光秃秃的问题没有背景缘故原由。”(第N天)
如果我要向一个前辈或里手问问题,我会一次性将问题交代清楚,对付稍专业点的问题,我会按以下模式提出我的问题:
首先交代问题产生的背景、缘故原由、做了哪些考试测验、终极导致了什么结果;
然后提出自己想要办理的问题,或想要达到的效果;
末了给出致谢和礼貌用语,比如“如果您有空就帮忙看下,如果没空完备可以忽略这个问题,非常感谢!
”。
我以为末了一点非常主要,你问人家问题,本来便是有求于人家,语气方面一定要只管即便缓和,不要以为别人帮助你是天经地义的,不帮助你便是架子高、没好心、累觉不爱了。说实话,别人不帮你也是无可厚非的,大家都这么忙凭什么要在你的问题上花费心思,你给人家什么好处了(这个不在本话题谈论范围内)?以是对付那些只知道索取不睬解反馈,乃至末了连句感激都没有的人,我是切齿腐心加及其鄙视的,要知道,这个天下不欠你什么,人家更不欠你什么。当然也有很多非常好心境愿捐躯自己私人韶光来负责回答问题的人,非常感谢他们,天下须要这样的大善人。
原则三:请细化你的问题
也有人提问的问题非常泛,让你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回答,比如:
“怎么学画画啊?” — 你指的是素描、水彩画还是漫画?
“怎么学习编程啊?” — 你是初学者吗?对哪门措辞感兴趣?
“Java怎么学习?要看哪些书?” — 你Java的功底如何?学到什么程度了?书也是分根本和进阶的。
我以为这些问题都有个通用的回答:Google吧,好好利用网络资源,上面有一堆教程和大牛们的各种推举。
当然也有人喜好回答这种泛化的问题,恨不得将自己一肚子的履历全吐出来传授给请教他的人。但是,假如有人问我这类型的问题,我肯定会很无奈。
原则四:不要无端告状,不加私人感情
各种抱怨、吐苦水、私人烦恼这类的事情向闺蜜、基友、蓝颜/红颜心腹说说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在网上向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发牢骚。
比如,你在网上结交了一位技能好友,偶尔聊聊技能、聊聊兴趣爱好什么的(次数比较少),溘然有一天他向你求救:
“完了完了,我女朋友要跟我闹分离,就由于……(blabla一大堆),她切实其实无药可救,你说我该怎么做?”
“哎呀,烦去世了,最近一贯在考虑是找事情还是考研的问题,爸妈想我考研,可是我自己以为考不上想事情,你说可怎么办啊?咋选择?”
针对这些很负面或很烦恼的问题,你以为麻烦一个跟你真的不太熟的网友好吗?如果人家当时心情恰好,看到你这些留言,大概当场心情就凉了半截,心里想“关我屁事,我又不理解你,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女朋友更不知道你是哪个大学的,我自己烦人的事还多着呢?”,性情不好的大概当场就拉黑你了。
原则五:找准得当的提问工具
相信不会有人请教建筑师如何插花,也不会有人问插花师怎么才能养好鱼。但却有很多人向建筑师提问家里的床坏了该怎么修,也有很多人问插花师怎么种出生命力持久又好看的花。
这不是讽刺,的确有很多这样的真人真事。我以为在向一个人请教问题之前,一定要充分理解人家的背景、工作甚至兴趣爱好,确保你的问题领域一定是人家善于的或者十分感兴趣的,而不要脑洞大开的认为搞建筑的每天跟木料打交道就一定会修木制品,或者认为专业插花切实其实定知道如何保养花然后遐想到一定会种花。
比如对付一个还尚未毕业的学生来说,事情履历基本即是0,大概他的能力很强足以让你以为技能难题问他就对了。可只管是这样,如果你问他事情上碰着的技能难题该怎么办理,真的得当吗?如果是与生产环境无关的还好说,如果是在你们公司生产环境下才涌现的问题,你以为他能办理吗?他大概都听不懂你所提出的问题(比如你用各种公司术语、生产线技能话题)。
原则六:再钦佩的工具,也不要说:能交个朋友吗?
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钦佩工具。如果你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你肯定佩服那些懂生活、会品酒会插花、生活品质很高的人;如果你是个爱俊秀的小姑娘,你肯定十分佩服那些扮装技能高超、会护肤又天生丽质的人;如果你是个技能小白,你肯定佩服那些分享过各种技能教程的大牛们。
当在微博上看到这些人时,就会忍不住私信一个:
“你好,<省略一堆钦佩或赞颂之词>,能交个朋友吗?”
“能给个***吗?真的很希望结交你这样的好友。”
“能给个联系办法吗?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你。”
我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想法(虽然没履行过),但转念一想:人家大牛有空理你?人家要交也交跟他水平差不多或比他还强的朋友吧。然后自己就释然了,还是默默关注人家吧,我虽然不能为TA做点什么,但至少做到不打扰。
提高自己,默默学习,才是你看到这些大牛后该当做的事,大概有一天你们就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了。
在这个人人自恋的社会,不一味的索取真的是种难得的美德。懂的戴德,懂的回馈很主要。
作者:@小敏纸
来源: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