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企业新媒体运营的33条总结思考》后,实在就想着写本日这个主题——企业新媒体的基本逻辑,但拖延症实在害人,现在才写。
企业新媒体的处境一贯挺尴尬的,很多老板设岗位又不重视,读者认为你们在生产垃圾,从业者也以为自己得不到磨炼,真全方位不是人。
如何摆脱这种处境?

且不说外部成分,毕竟这属于客不雅观缘故原由。我之前也说过,老板不重视新媒体,且沟通无果,那么趁早离开为妙。但如果选择留下来,那至少要从以下四条基本逻辑,重新调度对企业新媒体的认知。
一、企业新媒体找的是当前推广的最优解
没有新媒体之前,企业推广自家产品基本靠传统的纸媒、电视。由于用度高,不是所有企业都做得起。等到公众号、抖音、小红书这些平台涌现后,企业开始创造新媒体推广性价比更高,当然更乐意自己组建团队来做。
但组建企业新媒体团队的本钱可不低,加上当前精良企业新媒体人的缺口大,因此很多中小企业,乃至部分大型企业(如深圳地铁)都会选择将新媒体运营业务外包出去。
一旦企业确定选择自营新媒体,那就须要考虑以下三个关键问题:如何培植团队,自营哪些平台,自营内容占比多少。
1. 团队培植
第一,别指望着一个人就能把企业新媒体做起来,除非你只做一两个平台。
要知道,每个平台都有其规则,彼此间的规则还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一个人卖力所有平台,结果很可能便是每个平台都做不好,投入完备打水漂。
第二,别指望企业新媒体团队的组建能一步到位。一样平常先来说,先招卖力人,确定平台,然后由卖力人组建小团队小步快跑进行平台和内容验证,之后再考虑矩阵平台和更大的团队。
2. 自营平台选择
同样别想着矩阵平台的搭建能一步到位,而是根据企业现阶段的目标来定的。用户拉新、品牌曝光或者发卖转化,目标不同,选择的平台也就不同。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就对当前主流平台做过定性:"大众年夜众号弱于拉新,强于品牌和做事;抖音企业号强于获客,目前正在补足私域的短板;***号是***化的企业官网,与"大众年夜众号互为补充;微博做舆情监控和品牌公关;B站做品牌破圈;知乎做精准的流量搜索;小红书做红人投放。
3. 自营占比
一样平常来说,企业新媒体的内容生产由三部分组成,自营、外包、红人。
自营自不必多说,正式员工生产内容,但效率较低。如果企业想要在短韶光在快速铺设大量内容,就须要考虑外包或红人,外包用度低,但内容质量不稳定;红人用度高,相对来说内容也会更优质。在实操过程中,如果选择抖音、小红书、知乎等算法平台,外包和腰部红人出爆款的概率实在差别没那么大。
从纸媒电视到新媒体,新媒体选择代运营还是自营,自营选择哪些平台,平台怎么铺设内容,企业不同期间面临的问题看似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在寻求特定时期推广的最优解,花最少的钱,办最有效的事。
二、占位是企业新媒体的关键动作
企业新媒体的占位,大略来说,便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更多且更靠前(实质上便是SEO思维)。下面举两个实际运营案例给大家进行解释。
1. 人无我有
2020年初,海内较为有名的思维导图软件还比较少,某上市公司旗下一款思维导图软件考试测验开拓小红书营销渠道。
当时知识类博主在小红书是很吃喷鼻香的,加上没有任何一家思维导图工具在上面做营销,于是短短2个月韶光,粉丝就快速打破1万,当时在小红书搜索“思维导图”关键字,排名前10的条记里,有近半是它的营销条记,搜索“思维导图测评””思维导图打印”等长尾关键词,它的营销条记排名基本也能到前3。
对付工具型产品,小红书更多承担的是品牌曝光(实在也能做线索,之前的文章中就提到可以做成营销闭环,这里不赘述)。从这个角度去看,上面这款思维导图的小红书企业号的前期占位还是做的比较成功的。
之以是强调它们是前期占位比较成功,是由于现在小红书上已经不但一家思维导图工具干系的企业号,而且它们来势汹汹,一开始就“自营+外包+红人”多管齐下,快速铺量,它们作为先行者积累的上风荡然无存。
2. 人有我更多且更靠前
“人无我有”的状态是不可能持久的,大多时候企业新媒体人须要做的是“人有我更多且更靠前”,一个很范例的平台便是知乎。
在知乎采取新算法后,每个知乎问题下的回答不再是点赞高者排名靠前,这就让很多后来者有操作的空间,比如靠***内容(由于当前知乎在大力推***,纵然***内容质量不若何,但***回答便是更随意马虎冲前排)、靠高权重小号点赞(合格的知乎运营至少要有两三个高权重小号)快速冲排名。
比较其它内容平台,在知乎做内容运营,更讲究运营节奏。
一样平常来说,前期紧张回答产品关键词干系的高流量问题,中期则占位长尾关键词问题或中低流量问题,同时将之前铺设过的高流量回答转成文章或***再铺一遍(中后期也可以同时进行),而后期,更多是做内容更新和排名掩护。从回答、文章、***三方面,真正做到“人有我更多且更靠前”。
更详细的知乎机构号运营,可以参考之前发布过的文章《知乎机构号运营实战1.0》、《知乎机构号运营实战手册2.0》,这里同样不赘述。
至于"大众年夜众号、头条号、抖音、快手、***号等平台,同样须要占位。
或者可以换句话说,只要有搜索需求的内容平台,都须要有占位思维,比如怎么提升产品在该平台的搜索指数(微信有微信指数,抖音有抖音指数);怎么提升账号权重,让用户搜索关键词时能快速找到你等等。
三、企业新媒体绕不开资源整合的活
所谓资源整合,在百度百科中的定义是这样的:
资源整合是指企业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构造、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有机领悟,使其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代价性,并创造出新的资源的一个繁芜的动态过程。
整段定义读起来太臭太长,在我看来,资源整合便是让已有资源发挥出“1+1>2”的效果。这里的已有资源,可以是“内部资源+内部资源”,也可以是“内部资源+外部资源”。
放到企业新媒体上,资源整合详细可以这么操作(略去了资源盘点的环节)。
1. 内部资源+内部资源(面向C端)
这里的“资源”是个比较宽泛的观点,包括但不限于功能、素材、人力、渠道、预算等。
如果大家有关注一些工具类做事号,比如WPS、稿定设计、有道云条记等,你会创造它们的文章基本由三类内容组成:
功能教程(功能资源+功能资源);素材合集(素材资源+素材资源);用户故事(功能资源+用户资源)。都是找到一个主题,然后对内部资源进行重新组合。
但,不是每类企业新媒体账号都能这么操作。更多时候,我们须要在同一组织内,进行跨部门的资源整合,麦当劳抖金店便是个中范例。
抖金店是麦当劳在抖音上开设的直播带货店(账号名字就叫麦当劳抖金店),从表面看,它归属企业新媒体团队管理无疑,但如果深入到它的运营细节,就会创造实在整合了多个部门资源。
据@哈佛商业评论采访先容:
(抖金店)前方业务部门通过调研、案例研究产生洞察,梳理全体直播活动的实行流程,通报给财务部门、IT部门等,共同支撑抖金店及干系活动的推进。比如,从内部的核算来看,若何掌握本钱,若何设计折扣力度可以担保利润,这须要财务来合营做很多打算,财务必须知道直播的玩法,才能做出精确的打算模型。
其余,IT部门也须要提前对全体直播的玩法、流程有准确的节制,才能更好地供应技能保障。
2. 内部资源+内部资源(面向B端)如果你是B端企业新媒体人,做案例肯定是绕不开的一个坎。
之以是做案例,紧张两个缘故原由:第一,用已有成功案例打造出产品/做事的专业性,吸引更多潜在客户;第二,B端购买决策属于理性驱动,有效的案例能够缩短客户决策韶光。
不过企业客户资源都节制在发卖/BD手上,企业新媒体人一样平常打仗不到。如果你想采访客户做案例,一定须要和他们打交道。
怎么能够让他们心甘情愿推举优质客户给你呢?不须要阿谀奉承,晓之以利益即可。双方实质是互利互惠的关系,好的客户案例和内容能帮助他们在谈客户的时候作为主要的事实支撑,帮助他们与新客户建立更好的信赖。
同样,说服客户接管我们的采访并且作为标杆案例展示,也是用这套策略,我们须要优质案例,客户则须要品牌曝光。
3. 内部资源+外部资源
“内容资源+外部资源”最常见的便是置换,比如"大众年夜众号位置置换(双方商量好在特定的条次上推送对方的文章),或者知乎回答置换(双方商量好在各自的高赞回答中植入对方的产品),或者异业互助(最范例的案例莫过于微博“支付宝锦鲤”事宜)。
这部分一样平常由品牌同学卖力,但如果团队人手不足的话,新媒体同学也须要承接起来。
四、企业新媒体是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一场商业沟通
前面提到,有读者认为企业新媒体是在生产垃圾。这没什么好回嘴的。由于目前大部分企业新媒体确实在生产垃圾,内容基本都是硬推、尬推自己的产品,丝毫不考虑用户阅读体验。
不过本日不是来批评这种征象的,而是希望能减少这些“垃圾”的产生。由于真正能被用户认可的企业新媒体内容,一定是同时兼顾企业和用户的。下面给大家举个很经典的例子,关于海尔新媒体。
之前有个微博网友艾特海尔,问能不能出一款冷宫冰箱,“外不雅观是宫殿的迷你冰箱,宫牌打上冷宫”。海尔官博转发并回答了他”考虑考虑“。
结果切切没想到,几天后海尔真把这个“冷宫冰箱”给做了出来并送给了这名用户。
可能会有人说海尔疯了,为了一个用户的需求就大动兵戈,站在商业角度怎么看都不划算。但海尔新媒体当时是怎么想的和做的呢?这里引用海尔新媒体主编沈方俊接管蓝媒汇采访时的回答:
我们做企业新媒体的以为,这是用户提的一个很好的建议,不管末了能不能实现一定得回答人家,以是我们转发了这条微博并回答他。
海尔新媒体就把这个用户需求提交到了冰箱部门的手上,结果很多网友就很狂热说海尔回答了,海尔说它考虑考虑,这条微博当初转评赞包括私信有三万多条之多。海尔新媒体的数据部门就连夜剖析了微博上的性别构成、地域分布、以及他们一些干系的关键词,乃至购买力,大略剖析制成了一个图谱。
然后我们判断了这个需求是真需求,便是有三万多人想要这个冷宫冰箱。并且跟冰箱部门的同事说,有这么多用户须要一款冷宫冰箱,但是现在市情上没有我们也没有,你们愿不愿意做,如果你们能做就做,如果你们不能做,那我们就找别人做去。结果冰箱部门的同事说,他们开完会一个小时给我答复。开会往后见告我们可以做,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就把工业设计图晒到了网上。在七天之内,我们用3D打印把这个产品冷宫冰箱做出来,送给那个粉丝并且附上了海尔新媒体的一封感谢信。
这便是海尔新媒体搭建的一个用户与产品沟通之间的桥梁。工程师根据用户的见地生产出用户喜好的产品,这样它的意义比纯挚地追求粉丝量要好的多。
虽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做到像海尔新媒体这样,但我们可以学习海尔新媒体这种用户思维。落地到详细的行动上,便是“选题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举个例子,你运营的新媒体账号,平时该当常常会收到用户的留言和私信,你就可以从这些用户互动中(或者是账号数据)找到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然后你试着用自家产品去给给这个问题供应办理方案,至于这个办理方案用何种新媒体形式呈现,便是其余的问题了。
如果是账号创立初期,没有这些自来水用户的互动,也没紧要,由于你可以自己创造互动,比如找种子用户访谈。
其余,也不用由于用户说自己的内容垃圾就自我疑惑或者产生生理包袱(这是每个新媒体人一定会碰着的)。你就把每次推送当成和竞品的一次比稿,甲方是用户。用户是有真实需求的,你的内容便是给用户供应的详细办理方案或行动指南。
五、写在末了
除了前面的四条基本逻辑,再分享三句话给所有新媒体从业者:
第一句话,别把企业新媒体运营当成
第二句话,多不雅观察别人家的企业新媒体运营,然落后修并模拟精良的案例。
第三句话,好的企业新媒体内容,除了兼顾产品和用户,最好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一个很主要的判断标准便是,你是否乐意把内容分享给朋友。
#专栏作家#
游牧志,微信"大众年夜众号:游牧志,大家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媒体人,产品爱好者。关注小程序、企业新媒体、SaaS行业动向。
本文原创发布于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容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