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张辉
学术主持:姚璐
其他视线 尹成金(Yoon Seong Kim) 摄 韩国大邱艺术大学

红外视角 新垣 荒牧太树(Aramaki daiki) 摄 日本九州家昔时夜学
亲爱的我 朴熙金(Park Seohae) 摄 韩国顺天算夜学
手(日本宫城县手工) 宫城卡林(Miyagi Karin ) 摄 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
不实的背景 尹秘奥(In Mi Oh) 摄 韩国中部大学
上海之壁 吴翊睿 摄 上海师范大学
欢快堡 刘昶 摄 中心美术学院
在2020年疫情期间,“他乡·同天”中日韩高校拍照约请展能够顺利开展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我们都热切期盼着今后统统都开始正常化,能有更多的机会互换,也可以借此看到更多的作品。这次中日韩的拍照约请展留给我们很多话题须要共同磋商,去年我参加了几次高校学生作批驳议活动,他们的创作方向、内容、题材、风格都涌现了很多新动向,借此机会,试做剖析。
青年学生的创作题材彷佛很是热闹多彩,但细细归纳,发觉他们关注的题材以自我居多,个中环绕自身精神方面的纠结或者生活层面的困顿类作品占了很大比例,比较多见的题材如:自己患烦闷症的困扰,对自己家中嫡亲的怀念(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长辈),个人的情绪进程,对手机的依赖与其对自我的束缚,自己儿时的影象,此外还有一些反响家庭暴力对自己的影响、单亲家庭生活的生理反应,等等。虽然也有诸如社会老龄化所引发的思考和忧虑等,但是关注此类社会层面话题的确实不多。
我很理解学生们目前所关注的,也确确实实是我们本日共同面对的,年轻的学生们通过拍照谈论的内容,证明他们在以自身体验为根本,负责地想以影像艺术手段展示这些问题,该当说是一种进步。我同时也为他们忧虑,由于这些题材正好反响出青年一代面对社会时精神上的压力。年轻时都有苦恼,现在的他们要比我们那个时期面临的更多,他们没有心思去造梦,没有精力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而是如何应对面前的各类压力,我为他们作品表示的真情打动,也关注他们如何处理年夜大好人生中这主要的阶段。作为西席,我至心希望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心境走向未来走向生活,不仅仅只是环绕着个人的面前困境,还能有更开放的眼力和视角去看天下和更远的地方。
就影像质量和画面视觉效果而言,学生作品的制作质量这几年有着质的飞跃,他们的作品里没有太多的束缚,视觉主不雅观性很强,大部分作品的画面构造把控适度,构图严谨,色彩利用都能达到一定水平。这种进步要拜当今科技材料的飞速发展所赐,目前摄影器材和软件越来越易于操作,为视觉创作供应了极大的可能性。
拍照的色彩受“盛行色”影响,近年,低饱和度、色调“白化”(即提高画面亮度,压缩暗部的空间,令画面产生轻盈飘忽的觉得)很受学生偏爱,这种清新的颜色构成很时尚,年轻人自然喜好。没有业余爱好者们将颜色调到最大饱和度的“辣眼睛”效果,年轻学生的创作品位出发点很高。当然,这种清新也不能固化为一种模式,仍要提醒年轻的创作者们谨慎跟风和追时髦。
高校学生创作群体虽可视作一个整体,然而个中也区分多层。不论若何,这一群体富有朝气,敢于探索,充满激情,个中很多个体极具首创性和思想性。
笔墨:姚璐
文章刊发于《中国拍照报》·2021年·第35期·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