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人喜欢把阿里巴巴和腾讯叫做高科技公司呢
谢邀!
说阿里和腾讯是中国的互联网巨头,更为贴切。但说它们是高科技公司,更是对它们这么多年付出的努力做出的一个肯定。
不知道有人还记得之前铁道部12306上线之处的样子,尤其是在春运购票期间,几乎接近瘫痪的状态,这时候国内外都没有实际运行经验。但阿里巴巴派出了几百名工程师,向铁道部支援了5000台服务器,重新优化软件架构,问题得以解决。

或许这些还不能说明什么,但阿里巴巴的云计算的确是其最好的一个证明。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和阿里巴巴的阿里云,为列全球市场第三。“中国有两朵云,这其之一就是飞天云。”自阿里的飞天系统公布后,连外媒也忍不住称赞,阿里的飞天云不仅仅为国内市场服务,还为国外市场助力。也许有人说,阿里和亚马逊还存在差距,起跑线就不同,怎么比?目前,阿里也在努力缩小与亚马逊的差距。
和阿里的自研之路相比,腾讯的投资也是值得一提的,好像买一只腾讯的股票,就能涵盖中国许多中小企业了。除了主要业务范畴之内的游戏和各种社交软件公司外,腾讯还投资了许多高科技前沿企业。 Moon Express公司,Meta公司等。不管是外太空领域,还是VR,智能软硬件,腾讯都会有所涉猎。
希望两家巨头往着不同的方向,努力地发展着,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的体量,我们还不知道,但是世人终会知道他们是来自中国的科技公司。
阿里巴巴要让天下无难做的生意,就必须有让生意不难做的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操作系统,菜鸟网络,盒马鲜生,都是高科技产品,才能让阿里巴巴生意不难做。
腾迅是要让大家生活更美好,就必须有方便大家生活的技术,微信就是个无所不包的应用,需要有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游戏,各种生活小应用,才能将大家圈在里面,离不开微信。
目前中国只有阿里,腾迅拥有最完整的移动数据解决方案,华为,百度,小米,京东,滴滴,今日头条,都只是在某些方面有专长,不如阿里,腾迅全,都需要借助阿里腾迅技术和流量,才不敢得罪阿里,腾迅。
就拿移动支付来说,每天几百亿笔交易,支付宝,微信支付就能很轻松应对,而且安全高效,比银联,银行快多了,这就是靠背后的高科技支持。
有些人把阿里和腾讯的崛起简单地理解成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这显然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阿里和腾讯虽然有各自独特的互联网模式,但同时也是掌握许多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公司。
举两个实际的例子:
1. 天猫“双十一”和阿里云“飞天”>体系/span>
2017年的“双十一”交易峰值达到每秒32.5万笔,支付峰值每秒25.6万笔,刷新世界纪录。能够支持这样的海量并发交易离不开阿里云作为基础设施提供的强力保障,而“飞天”系统就是阿里云的核心。作为自主研发的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系统可以将遍布全球的百万级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并通过云端提供处理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算力。
事实上,世界范围内除了谷歌、微软和亚马逊以外,阿里云的综合实力排在第四,市场份额排在第三;而在国内,阿里云是当之无愧的老大,所有这一切的基础就是阿里云自主开发的“飞天”系统。
前不久,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还向“飞天”颁发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15年以来首次颁发特等奖,体现了对“飞天”的高度认可。
除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之外,阿里还自研了端操作系统AliOS、数据库OceanBase、互联网中间件Aliware、服务器神龙、物联网平台Link、AI芯片NPU以及人工智能ET大脑等一系列最新的软硬件系统。阿里的“达摩院”和“罗汉堂”也是国内企业中少有的布局未来前沿科技和理论研究的机构。
2. 月活10亿的微信和腾讯第四代数据中心技术T-Block
月活10亿的微信,它的服务器放在哪里?最新的数据是,腾讯在全国的13个城市拥有58个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达到几十万台。
如此众多的服务器该怎样管理?事实上,腾讯的数据中心技术几经迭代已经从最早的大规模集中式发展成去中心化、移动式的“集装箱”机房。
2006年,腾讯的第一代数据中心在深圳宝安起步,采用的是厂房改造模式;第二代数据中心以天津为代表,自建园区并采用了多种节能方案,全面转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从 2012 年起,腾讯开始自主研发以“微模块”为核心技术的第三代数据中心技术 TMDC,并在青浦和深圳建成了第三代数据中心。
2015 年底,腾讯第四代数据中心技术T-Block正式推出,用集装箱作为载体,将整个数据中心产品化。简单地来讲,腾讯以后的数据中心不用怎么建设,只要找一块场地平整好了直接把T-block集装箱一拼接数据中心就建好了,甚至可以不需要建筑物。
我找了一段T-Block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加载中...
所以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开发了自己的“黑科技”,所以把它们称作为高科技公司名副其实。